找到相关内容1118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在现实生活中行持

    在现实生活中行持   日 新   一、持"净戒"在修学佛法的重要  通过学习《戒律学纲要》,得知:佛陀制定戒律是非常重要的。是修学一切小乘、大乘、密乘佛法的基础。尤其在当今末法时期。《遗教经》中说道..."是故汝等比丘。当持净戒。勿令毁缺。若人能持净戒。是则能有善法。"就说明了"受持净戒,能有善法"合则双美这个道理。这里非常重要注意的一个字"净",受持戒一定要"清净"才可有功德。如果受持戒后,虽然每...

    日 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91850599.html
  • 佛经经文:什么人最容易犯谤法罪!

    佛经经文:什么人最容易犯谤法罪! 《弥勒发问经》中关于什么人容易犯谤法罪的经文。 时诸菩萨闻是语已从地而起。偏袒右肩。右膝著地合掌恭敬。而白佛言。善哉世尊。愿为我等说此业障。我等知罪当自调伏。我从今日更不敢作。 尔时佛告诸菩萨言。善男子。汝曾往昔于俱留孙如来法中。出家为道。自恃多闻修持净戒。常怀憍慢傲逸之心。又行头陀少欲知足。于是功德复生执著。尔时有二说法比丘。多诸亲友名闻利养。汝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45475181.html
  • 慈云佛学院2009年今日举行夏安居受筹仪式

    去垢心无染。 执持净戒无缺犯,一切众生亦如是。” 行筹的时候,第一根筹敬给本师释迦牟尼佛,表示佛的法身也跟僧团一起安居,摄持僧团。 此次佛学院共有一百多位比丘尼参加安居。按戒律...

    若宽

    |安居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05/19075879172.html
  • 从三聚净戒论菩萨戒的时空效应(2)

    本土的产物,《璎珞经》极富弹性,能高则高,不 能高则低,能受一戒也算菩萨,能持一时也有无尽功德。 五、涵摄的三聚净戒 从印度传译成汉文的经论之中,叙述三聚净戒的戒相条 文,而能具体化的,应该是《瑜伽师地论》,以及从其中抽 拔异译的《菩萨地持经》及《菩萨善戒经》。 (74) 所以也 是中国汉、藏两传菩萨戒的...

    释圣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63546265.html
  • 宗喀巴菩萨戒思想之研究(2)

    曾提到三聚净戒、十无尽戒之名:   “若破....菩萨三聚净戒、十无尽戒,乃至一切戒及一切威仪戒   等,....今于三宝前、法界众生前,发露忏悔,不敢覆藏。”(   大正十四,页二九七中)   以上所言...并未详明更微细的原则,亦无法见其系统性的架构。   (4)净戒之性相:   <菩萨禁戒与禅定>   在《观察诸法行经》中,世尊提到菩萨三法具足而得三摩地:   “何者为三?此菩萨三种禁戒成就。何者为三?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60860061.html
  • 赞戒论浅释(一)

    二、思维利害颠倒、愚昧无知之众生而断除傲慢;丙三、颂扬无垢律经为本师与教法而心生欢喜;丙四、以欲学净戒之发心宣讲摄集一切善妙功德之戒律而立誓。 丙一(唯有善知识方可开示断绝暂时与究竟恶行之圣道而主要...“所谓离患胜庄严,净戒乃为胜庄严,如此庄严无遗失,无畏无夺之庄严,故当护持此净戒。”《辩答宝鬘论》中也说:“何为最胜美妙之庄严?即是清净圆满之戒律。”因此说戒律是自他一切众生暂时利益与永久安乐的殊胜...

    托噶如意宝著 堪布索达吉译

    |赞戒论浅释|戒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2/1837317819.html
  • 青岛湛山寺传授三坛大戒通启

      世尊涅槃时,兴起于大悲,集诸比丘众,兴如是教诫。莫谓我涅槃,净行者无护。我今说戒经,亦善说毗尼。佛陀住世,以佛为师,佛灭度后,以戒为师。戒为根本,转凡成圣,戒为舟航。故《华严经》云:戒为无上菩提本,应当具足持净戒,若能坚持于净戒,是则如来所赞叹。   山东省青岛湛山寺为绍隆佛种,续佛慧命。经中国佛教协会批准,于农历七月二十八日~八月二十八日(公历8月28日~9月27日),谨尊佛制,严净毗尼...

    佚名

    |通启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05/14193924855.html
  • 谈戒定慧三无漏学与修行

    谈戒定慧三无漏学与修行  文/中台男众佛学院高级部三年级 见添法师  世尊教导弟子,修行要以持戒为先,《佛遗教经》告诉大众:“若人能持净戒,是则能有善法;若无净戒,诸善功德皆不得生。”由经典上这句话就能知道持戒是多么重要!  《四十二章经》教导大众要断欲去爱,如何断欲去爱?首先要制心,从自己的心念去用功对治,《四十二章经》云:“若断其阴,不如断心,心如功曹,功曹若止,从者都息。邪心不止,断阴何益...

    见添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0347560.html
  • 菩萨戒的重点及其人间性

    共法。(11)   从以上所举《般若经》的菩萨戒内容来看,实已具备了三聚净戒的架构, 那就是 1. 利益诸众生、2. 具足无相戒、 3. 修习众善法。因为大乘菩萨戒的基本精神是求无上菩提,范围极广,而以利益众生为重,故于《大般若经》第五八四卷第十二会〈净戒波罗蜜多分之一〉说:“若诸菩萨,舍本 ( 发无上菩提心 ) 誓愿, 应知是为菩萨犯戒。 ”(12) 又说: “若诸菩萨虽处居家而受三归,深信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83351818.html
  • 因缘与三业

    不用身体做些有益的事,只顾吃穿,那不是一种浪费吗?   大智者佛陀的身体是清净的,无形无相,不来不去的.他告诉人们:人人都有佛性,人人都可成佛.只要能严持净戒,依教修行,便可圆满无漏.佛在楞严经中宣说三无漏学,所谓"因戒生定,因定发慧."所以云:身心持净戒,与佛同等像.   再说口业.俗语云:"病从口入,祸从口出."口能赞佛,亦能谤佛.能使人欢喜也能让人烦恼.凡夫之人喜欢搬弄是非,今日东家长,明日...

    释昌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91159094.html